给孩子花了钱,孩子还不开心的三大原因

作者: 时间:2022-05-26 点击数:

一个朋友讲过一个故事,她小时候渴望去吃麦当劳。那时还算比较贵,爸爸痛快地答应了,她很开心,但爸爸给她点了一份套餐后,自己却一口不吃,就坐在那里看报纸。她邀请爸爸和她一起吃。但爸爸却拒绝了。她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吃了。

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:父爱多伟大啊,可怜天下父母心啊。为了孩子,父母宁可挨饿啊……但她的感觉,却是相当不舒服,很有负罪感。因为父亲一口不吃,等于营造出一种我为了满足你的愿望,不得不变得惨兮兮的氛围,让孩子非常内疚,难以感到温暖。

网友虎如莹莹说:

有一年冬天我发烧,我爸给我买了半个西瓜,20块钱,九几年,相当值钱了。我爸开玩笑说:得去拿水桶洗两辆车才能挣到……这件事每年冬天他都要说,说了将近十年。

很多家长都经常在满足孩子时告诉孩子,他们付出的是多么不容易得到的血汗钱。这些话,都只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,而感觉不到父母的爱,感觉不到亲情的温暖,只感觉到人生的沉重。

02

延迟满足,会让孩子索然无味。

现在很多家长迷信什么“延迟满足”,认为先不答应孩子,刻意让孩子等一段时间再满足孩子,这样会有助于孩子未来更成功。事实上,并不能完全迷信“延迟满足”的理论,甚至为了延迟而延迟,在孩子最想要的时候不满足孩子,等孩子死心了再满足孩子,已经晚了。

我小时候常常有这种糟糕的体验。上初二的时候,都到夏天了,我想买双凉鞋。我很快就选中了一双,但我妈不舍得买,非要继续逛,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。这样逛了好多遍,都没发现更便宜的,眼看快迟到了,我很生气地表示不要了,走了。我妈这才匆忙买了这双鞋,追到学校,到教室把凉鞋给我了,显得我多不懂事一样。那一刻,众目睽睽之下,我觉得非常耻辱。当时全班同学都穿凉鞋了,只有我还是球鞋。不管买什么东西,我妈几乎从来不会痛快满足我,不管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,直到我绝望了,不要了,她才勉强给买,所以原本想要的东西,我一点都不想要了。看到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都觉得愤怒。

我们再来看读者“记得简单爱”的追忆:

记得孩子小时候,曾经哭闹着要一个遥控玩具车,大概一百多块钱。一方面我确实觉得有点贵,另一方面是想惩治他以哭闹来获得东西的方式,就残忍地拒绝了。孩子哭得很伤心。后来一直觉得对孩子有所愧疚,就又主动带孩子买了这辆遥控车。可是,不知道什么原因,拿到那个遥控车后,孩子并没有欢欣雀跃,那个车就像一个模型摆设,一直放在他的小柜子上。现在孩子二十多岁了,搬了家也没扔掉。但每每看到。孩子大哭的场景就会犹在眼前……

所以,不要滥用“延迟满足”的理论。延迟满足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培养孩子自主的控制力,而不是家长因为恐惧孩子满足,而无故设置延迟。东西趁着喜欢时,买了才有它的价值。过了那个时间点,得到了也没有那么畅快。

03

给孩子一种“嗟来之食”的感觉。

在满足孩子时,态度是傲慢的,甚至是羞辱性的,比如给孩子买玩具时,厌恶地说:我真是不想给你买,你看看你那考试成绩,对得起这样的玩具吗?唉,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!这让孩子得到心爱东西时的喜悦之情荡然无存,留下的只有羞辱感。

读者“龙青”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

在商场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,买了一个十元钱的风火轮小车,很开心。他妈妈却对奶奶和爷爷说:看他真没出息哦,十元钱买了个这!

爷爷奶奶也围绕这个车各种评论侮辱,丧失小男孩无助怯懦的眼神真的令人难忘。我也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钱去侮辱打击孩子。要不就说不买,买就不要多说。

总之一句话:仅仅付出钱,是不够的。孩子渴望要某种东西,不仅仅是渴望这个东西本身,他们更渴望父母的爱。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,还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。要爱孩子、尊重孩子。如果不给爱,那就可能会出现前面的几种场景。如果父母没有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,那就更要用爱来弥补。告诉孩子:虽然我暂时无法满足你的物质需求,但我会用心工作,尽快满足你,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。

很多人没有钱满足孩子或不愿意满足,也不去用爱弥补,反而会对孩子发怒。因为孩子的需要,他们无法满足,导致他们自尊受损,所以就把这种愤怒用来攻击孩子,责骂孩子虚荣心强、自私……


基础教学部(素质教育中心)  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金港路288号

电话:0411-66864820  邮编:116100